查看原文
其他

石嫣 | 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保障

韩汶璇 分享收获农场
2024-08-23


石嫣,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现任分享收获(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国际社区支持农业联盟(URGENCI)联合主席。2012年5月,成立了分享收获农场,并引领了中国社会生态农业CSA的发展,在全国有1000多个CSA联盟的生产者(或社群)和几十万个消费者(社群)。
所获荣誉及兼职: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全国健康家庭联盟健康传播大使,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特聘研究员、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乡村振兴学院特约教授,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妇联执委。2013年美国国务院邀请国际领导力访问学者(IVLP),2013年被《the Beijinger》评选“北京最有意思的20人”之一。2016年她被世界经济论坛选为“世界青年领袖Young Global Leaders”,2017年被团中央、农业部评为“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2017年被FOOD TANK评选为全球40岁以下影响食物系统的20人,2018年荣获年度“女性社会企业家奖”,2019年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被北京市委组织部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同时她所创办的分享收获农场被世界未来委员会授予“生态农业杰出实践奖”。
她是国内第一位公费去美国务农的学生,分享收获农场、小毛驴市民农园、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创始人之一,中国社区支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推动者。发表过数十篇有关可持续食物系统的论文及文章,并翻译了《四千年农夫:中国、朝鲜、日本的永续农业》、《分享收获:社区支持农业指导手册》《慢是美好的:慢钱的魅力》三部相关著作,著作两部《我在美国当农民》、《大地之子食农教育手册》。每年进行公开讲座数百场,曾在中国人民大学、亚洲发展银行、全国妇联培训班、国家图书馆、美国驻华大使馆、世界有机农业大会、世界社区农业大会演讲。受到超过八百家媒体的采访报道。


访前语

见到石嫣老师之前,我一直在想: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女子?她博士毕业,可以去美国当农民?她是一个女子,一直在农场工作,带领一群年轻人一起干农活?她很年轻,却兼职无数,荣誉无数:世界青年领袖、女性社会企业家、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当我第一次见到她时,更是不敢相信:黑黑瘦瘦的,很温和的样子;听她演讲后,不得不被折服,是的,就是她,广闻博识,头脑敏锐,思路清晰,每个观点都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后提出的,每一个行动又是开放的,包容的,充满了新鲜、活力。


【访谈正文】

采访人:韩汶璇(以下简称韩)

被采访人:石嫣(以下简称石)


韩:2009年发起国内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已过去11年多,目前的发展状况与您的初衷是否相符?这种模式在中国发展,是否有与其他国家不一样的地方?体现在哪些方面?
石:我们现在将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叫做社会化生态农业,它不仅仅局限于CSA,更强调社会大众的参与。社会化与生态化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只有让大众通过广泛参与,并理解人与食物、人与环境的关系,才能真正认知食物的价值,也就必然会形成对生态化的需求。
回归初衷,CSA希望能够构建生产者、消费者的伙伴关系,我认为就是“结亲戚”,如果为自己家人生产食物一定不会只追求利益,不顾长久。而消费者也不会只用价格来衡量食物的价值,会考虑生产成本等投入因素,让农民能生存下去。
所以,在中国CSA发展的伊始,我们就通过每年的CSA大会来发动大众社会化参与,将农夫市集、消费者合作社、食育、爱故乡等理念推广开,这些内容都包含在社会化农业中。
国内CSA经过最初几年的分散式生长,近年来向社会化、多元化、多样化、合作化等模式发展,逐渐显现出它内在的生命力。
为推动全国各地的CSA农场进入聚力发展阶段,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从去年开始便在多达15个省市地区中发起筹备省级生态农业合作社项目,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得到了众多生产者、消费者的支持,这也反映了各地CSA农场对于加强在地合作以求共同发展的极大需求。
无论是CSA的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十分聚焦食品安全、关注人体及水土健康等话题,在产销对接过程中彼此是以信任为基础,致力于重建人与土地的连接,构建城乡互助合作的生态网络,这体现了各个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平等协商、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团结精神,努力打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促进城乡共融。
在中国,社会化生态农业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实事求是地去解决我们所面对的社会问题。比如现在的物流快递更加方便、快捷,所以中国的大部分农场都是直接快递到家的。很多农场都可以让消费者自选蔬菜,相比以往更加地灵活,但农场也面临着更大的工作量。
比如,我国的CSA农场现在有了更多的联合,很多农场除了销售自产的产品之外,还可以对其它农场的产品进行销售,一方面减少了多次物流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场的部分收入。
同时,中国的CSA联盟当前还在构建PGS参与式保障体系,因为CSA大部分是有消费者社群的,进一步可以链接更偏远地区的生产者。
韩:谢谢您的介绍。现在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的项目在全国已经发展了1500多家,与发展之初相比,现在的困难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去解决这些困难的?
石:CSA联盟去年上半年为撰写首本CSA行业白皮书,调研了全国各地区几百家CSA农场的发展现状。我们发现,其中只有14%的农场取得过有机认证,其它都是未经有机认证但遵循有机种植或生态养殖标准的农场。
不难得知,在当下,人们面临着生态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的背景下,青年返乡想要从事生态农业,往往面临着技术、包装、宣传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更好的载体去支持他们的销售,需要更好的保障体系来认可他们的产品。
目前第三方认证体系普遍存在着认证价格高、资料建档工作复杂的情况,小农户群体很难适用,且鲜有小农户支付得起这些直接和间接的认证成本。
第三方机构是独立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一个机构,农民和消费者没有参与感和所有感,所以一套具有多方参与的、低成本保障体系将顺应当前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这便是我们小规模生态农场,包括有机农夫市集之间常常探讨的要构建中国社会化生态农业的“参与式保障体系”(PGS)。
PGS的优点在于它是体系认证,没有品种、面积的限制,不会因为农场面积小、种植品种多而增加费用。PGS收取的费用小农户可以承担,而且能够通过全国及区域化CSA网络的平台,帮助消费者把产品销售出去。PGS农场考察、走访是共同学习交流的过程,促进考察者和被考察者双方互助进步、彼此监督。

CSA是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我深度参与其中,也更加意识到在政策领域需要对农业的绿色发展有更多倾斜性支持,主要有如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继续增强农民、市民的组织化程度,做好顶层设计。
政府与分散化的小农户对接必然面临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这就会出现“政府失灵”的情况,而且所有的支农惠农的政策,面对的如果是分散小农户,也必然会出现“撒胡椒面”的现象。
另外,当分散小农面对市场,无论是农业产业链前端的农资市场,还是农业生产后端的流通市场,也都会产生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使得优质的农产品难以获得好的价格,有问题的产品因监督成本太高而出现纰漏,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就是“市场失灵”,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可以使得很多成本内部化。
再次,大量惠农资金项目补贴给个体农业园区,使得大量公共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例如沼气池、堆肥场等,因此,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政策是当下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例如组建合作社、社会企业等途径。
另外,在城市一端也需要将农产品的流通与城市现有的组织有效地对接起来,例如一些公司、单位,通过有效地监督,增强这些有组织群体的消费对接,也将有助于信息对称。
第二,继续调整补贴政策的方向,朝向绿色有机的社会化农业。
国家支农惠农的资金每年有几千亿,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应该是提高惠农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让农民真正地得到实惠,需要对目前的惠农项目选建、实施、验收等环节进行根本地改造。政策补贴做到公开化和公平化,严打其中的套取补贴款、跑冒滴漏行为。
针对有机生态农业的补贴政策不够透明、覆盖面窄的情况,例如有机农场主普遍反映政府补贴的有机肥品效差,农业专项补贴的信息无从获取,申报手续繁琐等问题,政府需要考虑出台普惠制的有机生态绿色农业补贴政策,鼓励适度规模的农场实现种养循环的有机生态农业模式。
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区域农业配套设施建设。社会化都市农业的发展受到设施农业用地政策的制约,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者通常需要一定的产品仓储、分拣、包装和人员办公的空间,发展二产需要小型精细化加工车间,进一步结合乡村旅游的业态,还需要一部分旅游设施用地,大部分农场的设施用地需求都很难得到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
在社会投资受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由政府合理规划,按照种养结合和物质循环的要求建设有机农业产业园区,再根据需要对外租赁,以此扶持CSA农场轻资产启动。
例如,日本在发展六次产业的过程中,政府支持建立区域化的“公共加工车间”,由政府投资,社会化运营和使用,符合都市农业的伴手礼产品,如烘焙、果酱等手工产品的发展方向不再是工业产品,需要对一些政策空间有所创新和突破。
同时,不应对生态养殖搞一刀切,因为都市农业有在内涵上的教育功能,同时发展绿色有机农业都需要达到种养循环,应支持更符合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要求的种养堆肥设施,小型养殖场匹配适度规模的农业种植用地,并采用防渗标准高的沼气系统作为种养循环的核心部件。
这样,从根本上转变高度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减少养殖过程中的重金属、抗生素投入,以免养殖排泄物制作的有机肥对农田生态系统和食品造成污染。
第三,积极培育绿色农业生产和绿色消费领域的社会组织。
通过社会组织宣扬绿色消费理念,提升消费者对农业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所带来的健康风险的认知,提升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购买意愿。
借鉴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消费者合作社模式,支持消费端形成组织,通过互联网发展的有利因素,消费者通过微信群形成团购小组,目前在北京的社会生态农业联盟中已经涌现出一批消费者合作组织、倡导绿色有机消费的餐厅、生态农夫市集等。
通过需求引导农产品供给侧朝向绿色有机方面转变,比如,通过补贴,鼓励幼儿园和中小学的食堂采用本地绿色有机农产品,提倡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医院的食堂消费北京产的有机生态绿色农产品,以此拉动绿色有机农产品市场的发展。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健康饮食、节约食物、避免浪费的观念,通过食物了解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和饮食文化。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贸市场被取消,取而代之的则是大小超市,留给本地农民直接进城销售的渠道越来越少,而更多市场空间被资本密集的单位获得,这就会进一步增加农产品流通的次数,增加了中间环节,而高额的进店费用也不是小农户能够承担的。
在过去十多年的参与式研究过程中,我通过亲身参访欧美发达国家最近二十年兴起的农夫市集发现,在中国传统的农贸市场需要美化和规范,但本身是一个很好的本地食物销售的平台,让农民可以和消费者面对面,减少中间的环节和费用。
第四,以劳动教育为导向,大力实施多样化的市民下乡、农业进城的文创活动,把社会创新能力引入“三农”领域。
我的研究数据显示:每五位消费者的加入,就可以保护一亩土地免受农药化肥的侵害;每三十户消费者的加入,就可以让一个农民采取这种有机的耕作方式;每一百户消费者的加入,就可以让五个年轻人返回家乡,成为新农民,在乡村里工作和生活。
而且,大部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会出现逆城市化的现象,即市民下乡,社会生态农业可以给市民周末郊区游提供更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素材,同期可以发展以市民资本为方向的乡村创业创新项目。
当前,生态文明已成为国家战略,追求清洁干净的水、土壤、空气,宁静健康的生态生活已成为城里人的美好向往,这就让乡土社会“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成为非常有价值的投资领域。不仅仅要支持市民下乡,还要把社会创新能力引入“三农”领域。当前面临地方财政支出能力受限和经济下行压力,“三农”领域中传统“一产化”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针对发展困局,一方面必须贯彻中央提出的城乡统筹战略,注重要素市场的统一,调动社会参与乡村发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注重鼓励市民与农民结合参与乡村“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以“三变”改革重构新型集体经济,吸引市民参与乡村振兴,实际上也是创新方式推进乡村生态价值转化。
同期,应大力在北京市各个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农耕食物教育项目,我已经在呼家楼小学推动屋顶菜地项目四年,并出版了《大地之子食农教育手册》,通过垃圾分类的政策推进,进一步将生态农业的理念融入市民生活,发展社区农业、屋顶农业、校园农业等,将生态文明的理念通过一日三餐融入生活。

韩:食品商业帝国操纵下、农业资本化的大潮中,怎样才能保护艰难生存的小农?
石:近年来,国内民众对有机食材的需求逐年增长,主要群体集中在已建立家庭的中产阶级人群,这部分人群拥有可观的收入,关心家人健康,渴望高端、高品质和健康的食品,未来这部分人群将成为国内CSA农场的核心客群。
而我们作为小规模的生态农业生产者,首先要严控产品质量,积极遵循有机种植的生产方式,并适当地丰富产品种类。据我们去年行业白皮书的调研数据显示,国内CSA农场消费者中,72%的消费者属于家庭客群,年收入15万元以上的家庭占比66%。
这表示长期和消费者保持良好的互动、连结关系,接受他们的来访、监督,听取其意见、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农场经营者及生产者应有意识地及时跟进,并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
另外,我们应积极地探索适合本土发展的多元化道路并加以推广,以突出小农在生态农业中对于改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品安全、构建替代性食物体系的贡献,与此同时也能够充分体现CSA农场的服务、经济、生态与社会价值。
韩:您是如何理解有机农业与社区支持农业(CSA)的?
石:社区支持农业实践自然友善耕作,遵循有机种植方式,倡导建立可持续食物体系与和谐的城乡互助关系,其实和有机农业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有机农业发展较早,起源于欧美,但其理念和技术受到东方传统农业的影响和启发较大。有机农业因其倡导健康生产和健康消费观念、食品安全意识、质量标准而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
区支持农业是1970年代起源于日本的、198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新型食物运动,它侧重于维系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和平等关系,“生产者保护消费者的生命,消费者保障生产者的生活”,关心自然、社区、家庭,甚至个体,关心人的方方面面,是一种综合全面的生活方式。
社会化生态农业是更本土化的作法,真正做到能够让社会大众参与,一定会形成具有独特形态的农业生产、消费模式。
社会生态农业绝大部分是有机生产方式,而有机产品的销售路径是更加多元的,有机产品还可以销售到超市等中间流通环节,CSA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访后语

食品安全、人体健康及生态保护等已经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关注,这是民众的需求,更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种生产方式或标准体系,都对促进或满足这些需求发挥过重要作用,因而才能在世界各地被认可,被推动。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必须是适宜当地的政治、文化、历史、耕作特点、消费习惯等等,并且要不断对其研究、总结、不断修正,才能显示其内在的生命力,才能本土化,才能发展壮大,才能发挥其作用。无疑,石嫣女士是这样一位人,是引领者,也是研究者,更是实践者。希望有机农业,PGS,还有其它不同形式的社会生态农业,都能为改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品安全、构建替代性食物体系做出更大的贡献!
-END-



【拓展】
2020年CCTV-17《遍地英雄》
报道“守护我们餐桌安全的英雄”

来源:分享收获;好农场


 


作者:韩汶璇责编:Murron

 有机美味在这里 









分享收获
自 2012年5月份启动以来,经过八年多的发展,“分享收获农场”目前已经在通州区西集镇拥有 60 亩蔬菜种植基地,在顺义区龙湾屯镇拥有 50 亩蔬菜种植基地和230亩果树基地。
与此同时,分享收获助推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的成立,参与举办每年一度全国CSA大会,并创办“食物社区”产消平台,联结了上百名中小型生态生产者,将更多符合分享收获标准的农产品以公平合理的价格推向市场;分享收获会员核心小组协助推动了“大地小脚丫食农教育”项目,让孩子了解食物和农耕文化,在城市中推动都市农业、屋顶菜园、校园菜地,可持续食堂,亲近土地和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感受大地上无穷的快乐、知识和美。
我们把我们脚下的土地当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我们把身边的邻居生产者与消费者当成一家人看待我们作为地球上的一员对大地母亲负责为了共同的生活,从我开始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分享收获农场◆新浪微博:@分享收获csa;@农家石嫣;◆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sashiyan◆电话:010-60466095;◆邮件:fenxiangshouhuo@126.com;◆基地参观:分享收获公众平台首页—简介—参观,进行预约!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分享收获农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